觀音驛站

**成立及沿革:

本所位於花蓮玉里鎮台193線上,轄內赤科山風景宜人,是許多單車族常駐足的景點,騎單車不只是一種新時代運動,更是一種品味及價值感的提升,對於環境最友善的運動,單車族也最能品味地方特色,更能為地方帶來觀光及社區福利。而本所成立「鐵馬驛站」服務廣大的鐵馬族,並提供快速、加值、e化的警政服務,以「治安-安心、交通-順心、服務-貼心」的優質服務。提供飲水,借用廁所等服務措施,並有相關旅遊路線及風景名勝導覽服務。

 

**設立相關位置及說明:

1.本所位於193線101.5K縣道上。

2.驛站定位座標:北緯23.389822北、東經121.377034東

3.本所鐵馬驛站距觀音國小往北約200公尺處。

4.地址:花蓮縣玉里鎮春日里觀音里觀音16鄰14號

電話:03-8851040

 

**周邊景點環境簡介:

1、高寮社區-名字由來是俗稱「河東地區」的一個社區,後依海岸山脈之赤柯山,前臨秀姑巒溪,附近有樂德公路經過。高寮社區居民大多從事農業工作或當建築木工、鐵工,生活勤儉,人情味豐富。這裡最有名產物的就是赤柯山及竹林山所產的金針、茶葉、香菇、竹筍,赤柯山上風景優美,金針盛產期時,常吸引許多觀光客,目前政府正規畫為花東縱谷觀光景點。

 

我們這地方會叫做高寮,是因為這裡很久以前,住在大庄(富里鄉東里)的平埔族人,都會到觀音山附近設陷阱捉鹿。但是落入陷阱中的獵物,卻常被住在這裡的人所養的狗吃掉。平埔族人很生氣,自己好不容易捕捉到的獵物,就這麼輕易的被狗吃光光。平埔人很生氣,就把這裡所養的狗殺光光。

 

以後人家知道這裡是平埔族人殺狗的地方,簡稱為『邰狗寮』。口耳相傳,漸漸地變成「大嵙寮」。台灣光復以後,人們覺得邰狗寮、大嵙寮都不好聽,將它改成「高寮」。另外有一種說法是:在日據時代,高寮地區有種植很多的樟樹,日本人就在這裡建築工寮製作樟腦油,而高寮這個工寮從玉里大橋方向過來是「最先到的工寮」,以閩南語話來說是「頭到寮」,「頭到寮」這個詞說久了就轉變成現在「高寮」。

 

2、赤柯山社區簡介:

日據時代,日本人雇用台灣伐木工人,專門砍伐山上特有樹種-赤柯木,出口至日本加工成高級家具,以及製作槍拖供軍事訓練之用。台灣光復後,原住民首先活躍於山區,從事狩獵及開墾工作。不過最後還是難抵當時氣候惡劣環境,紛紛棄守辛苦開墾的土地,離開山上。只剩少數伐木工人,繼續留在山區提煉樟腦油。48年,嘉義發生八七水災,許多居民開始移居花蓮,同時,國民政府也推動『東部開發計畫』政策,鼓勵居民往東部遷移。

 

52年那一年,邀約一起移民人潮達到最高峰。居民以來自嘉義梅山、中埔、竹崎佔多數。也有49年自宜蘭人家及原本居住在高寮當地居民。大家開始在山區開墾,生活困苦,用筆筒樹、茅草蓋屋,種植雜糧及養豬維生。

 

51年開始,由嘉義移植金針到赤柯山栽種,生長良好,採收情形也不錯。53年,金針製成乾製品,挑下山販賣,有人願意買,於是開始大面積栽種,成為今天赤柯山的最主要經濟作物。

 

70年到80年是赤柯山金針產業的黃金期。

民國74年以後,居民將部分園地改種茶葉,現以烏龍茶及金萱品種為主。增加這項產業,對於居民的生活改善不少。產業也多元化起來。由於赤柯山適合種植茶樹,先天環境良好之下,產出來的茶,受到許多茶商及喝茶人士肯定,一到採收季節,上山買茶品茶的人,絡繹不絕。

 

民國87年,由鎮公所開始舉辦小規模金針花季宣傳活動,邀請遊客上山賞花。89年,縣政府農業局在赤柯山舉辦大型活動,地方的玉溪農會也參與配合。

 

90年開始由玉溪農會接手辦理,於金針花季舉辦農特產品促銷宣傳活動。以有16戶金針農轉型發展觀光,經營民宿。赤柯山產業朝多元化方向邁進。目前仍由農會及玉里鎮公所一起輔導赤柯山的金針農。

 

民國91年起,社區意識抬頭,開始推動『社區總體營造』,向文建會及林務局申請小額補助經費,舉辦社區小型活動、植樹環境綠美化活動,結合赤柯山的人文特色,持續營造社區,居民觀念慢慢轉變。主動積極關懷山上的生態環境問題。赤柯山社區人力整合的工作從不間斷,是社區持續營造的目標。

觀音鐵馬驛站
 
觀音鐵馬驛站1
 
觀音鐵馬驛站2
 
觀音鐵馬驛站3
 
觀音鐵馬驛站5
 
觀音鐵馬驛站6